水乡古劳的龙舟情结
300多年龙舟史上海龙队在比赛中取胜,实力超群,鹤山古劳成立龙舟协会,有16支龙舟队
位于西江主流中段西岸的古劳镇,居住着一群爱龙舟玩龙舟的人们,上海龙队在比赛中取胜,实力超群他开云体育们以“水乡”自居,认为“有水必有龙”。300多年过去了,鹤山古劳镇的龙舟已由散户发展为有组织有规模的16支龙舟队,并于2008年经批准成立了古劳龙舟协会,还吸纳了两支来自沙坪的龙舟队。
近年来,古劳的龙舟队不断参加本地赛事,并自发到阳江、杭州、柳州和港澳地区参加比赛,并屡夺佳绩。这种被古劳龙舟协会会长黄耀胜戏称为“傻佬看癫佬”的竞技和游戏,也成为水乡人们与端午勾连的记忆。
■水乡龙缘
进入古劳镇,随处可见鱼塘与河涌。沿着沙坪河堤岸驶向村中,翠绿的河岸野草尽收眼底,牛马慵懒地踱步或趟水,宛如进入了秀丽的江南。古劳与龙舟的情缘,也源于这丰富的水源与鱼塘。
68岁的黄华胜从出生起便已在这些河堤上穿梭。他介绍称,早在民国时期,古劳与顺德、南海的乡村一样,就已发展为“鱼塘桑基”型的经济作物区。“种桑、养蚕、割鱼草,从上海龙队在比赛中取胜,实力超群我们懂事就开始接触划船,一两岁的小孩子掉到水里都会划水,可以说会走路就会游泳了。”
因水网纵横,鱼塘遍布,古劳也被当地人称为“珠三角最后的原始水乡”或“珠三角的东方威尼斯”。“有水就有龙”,这是黄华胜对300多年龙船历史最朴实解释。每逢端午时节,沙坪河三夹公园河段便成为农家龙船的聚集日。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,古劳的“三夹腾龙”就已被评为鹤山八景之一。
在龙舟赛中取胜,在当地被解读为村子团结,并为该村宗祠争得荣誉,连村里的小孩读书都显得底气十足,而男人们每年过年就开始讨论龙舟的话题,没到农历四月便开始摩拳擦掌挖龙舟、搞训练。
黄华胜也记得,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始,龙舟队有项传统的节目———舞龙头送龙气,直到农历五月底讨论的都是龙舟的事。他说:“古劳人把龙舟的输赢看成是自己村兴旺发达的一个标志。女儿出嫁或者娶媳妇儿,甚至都会找一些龙舟事业办得比较好的村。”
■成立龙舟协会
龙舟赛,又被古劳人称为“是非龙”,由于比赛裁判标准上难分高下或统一,以各村为代表的利益纠葛也可能在此升级。为此,历史上由于政治稳定的因素和经济困难等,曾出现过多次阻挠划龙舟的事情。
但在黄华胜的记忆里,“我懂事到现在,这里的龙舟从来没有停过,而南海、顺德之类的地方,曾经停过了十几二十年。”听当地的老人们说,国民党在解放前曾担心政局不稳而禁止古劳端午划龙舟,但被当时的村民用桨轰走。1968年,当地的一名书记也曾带人到古劳动员村民让其不要划龙舟,甚至封存了龙首龙尾,但村民仍将缺首尾的龙舟从水底捞出照样划。
1975年始,古劳龙舟开始迎来大力发展的时期,随着人们对龙舟比赛的越发重视,2008年12月25日,由八支龙舟队发起的古老龙舟协会获得鹤山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,以洛社村福利楼为协会回执,购置了培训与参赛时用的摩托艇、标准龙。该协会现有龙舟队18支,其中古劳16支,沙坪2支,从去年始每三年举办一届龙舟赛事。
近年来,古老的龙舟队不断参加本地赛事,并自发到阳江、杭州、柳州和港澳地区参加比赛,并屡夺佳绩。而就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初一,古劳的龙舟代表队在阳江与11支队伍角逐,以仅25厘米的差距夺得当地一场比赛的亚军。
■开支成为难题
据鹤山市古劳龙舟协会会长黄耀胜介绍,每年的4月协会便要召开理事会,研究今年的龙舟活动如何举行,大家也会相互商量龙舟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。而如今横亘在这项乡村体育运动中最大的难题是两个———组织运动员和资金支持。
“现在大部分的运动员都是靠自己的热情和爱好来划龙舟,很多人都不计报酬。”黄华胜介绍称,组织运动员是如今最大的困难,“很多年轻人要上班,尤其是那些对于公司和企业来说在重要岗位的年轻人”。按照目前的“行情”,为补充误工费等,每个队员每天可有50-200元左右的补助。
据了解,组织一次龙舟比赛,从训练到参赛完毕,一支队伍要花费30万-40万元,前后要经过一个半月的训练,这为很多组织者带来了难题。
■黄耀胜:我不想后代没有龙舟看
今年已经60来岁的黄耀胜,已不像当年划龙舟那么年轻。5岁那年,父亲因吃得太饱去划龙舟,结果突然肚痛并去世。这样的经历,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对龙舟的恐惧和阴影。16岁那年,他也成为古劳龙舟上一名精壮的年轻人,开始了自己与龙舟难解的情缘。
2008年,从建筑行业退休下来的黄耀胜想找点事做,他说不喜欢搓麻将虚度光阴,便和几个朋友合计龙舟协会。据黄耀胜介绍,因为公平的问题,龙舟队以前容易发现内斗,被称为“是非龙”,所以龙舟比赛老是组织不起来。“如果我们五六十岁看到我们古老龙舟停下来怎么办,如果带我的孙子出去看龙舟都没得看怎么办?我想自己虽然不能帮老家什么,但如果重视这个事情,也可以让各村的利益做到一个平衡。”在黄耀胜等人的努力下,2008年底成立了古劳龙舟协会,次年参加第一个龙舟比赛。“大家在电视上看我们拿了冠军,政府、老家的人放鞭炮迎接我们回来。”
可有时他也有担忧,近年来年轻人开始出现断层,因为觉得辛苦而不愿参加龙舟比赛。“以前一吆喝说去划龙舟,大家拿着桨就去了,那时条件不好,划龙舟有饭吃,去得晚了还抢不到位置。但是现在条件好了,反而没有了这个氛围。”为营造氛围,黄耀胜和他的龙舟协会决定每3年举办一次大型的龙舟比赛,平日也会组织相关运动员到外地比赛。
“我们希望政府能多关心,把年轻人带动起来,让学生、小孩子们可以多接触和参加,不然将来没有人再赛龙舟,龙船沉在水底一两百年都挖不出来,等到泥巴盖住一百多年后,即便把水底抽干把泥巴挖开,龙舟的木头也已经脆了,不能再用。”
■黄国成:做不了鼓手就去做教练
今年50岁的黄国成出生于古劳镇新氹村,1980高中毕业后他开始从事建筑工作,2年后正式成为村里龙舟队的主力成员。
2004年,黄国成第一次做鼓手,并且一直打鼓到现在。2008年4月,龙舟队培训开始十几天时,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黄国成躺进了佛山中医院。住院第七天,龙舟队队员打来电话,希望他仍能回去参加比赛。听罢,黄国成立马从佛山赶回,带着绑着塑料和橡皮筋的左腿,被人抬到了龙舟上。培训那天,龙舟在某转弯处因水流太急而沉了船。眼看着黄国成只能随舟沉没,队友们立马将其从船上抬下,又马上叫了车送往医院。黄国成说:“想起那次的情景,我一直觉得很感动。”
如今,已参加多次比赛的他被称为“鹤山鼓王”,也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教练。他如此总结鼓手的经历:“打鼓的人,心态一定要稳,看看旁边的船怎么划,才知道怎么应对。鼓手压力很大,不过我也不慌不忙,参赛这么多年,经验还是有一点。”
在这个需要斗意志、斗毅力的龙舟战场上,50岁的黄国成已没有太多的机会继续打鼓比赛,可他仍不想放弃自己与龙舟的那份特殊情缘。“还打算划多久,我也说不好,再过几年就没有力气打鼓了。等我不做鼓手了,就去找个龙舟队做教练吧。
(来源:南方都市报)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